好的,各位广州的老板、管理者们,请看过来!
财务和业务部门“打架”,绝对是让无数企业主头疼又耗神的经典难题。业务抱怨财务“卡得太死,不懂变通”,财务指责业务“大手大脚,不讲规则”。内耗不断,效率低下,最终受损的是整个公司。
作为老板,您不能只当“和事佬”,而要做“设计师”,从系统上解决这个矛盾。以下是为您梳理的5个核心解决方案:
解决方案一:统一目标,建立“业财一体”的共同语言
核心问题: 业务的目标是“冲锋拿订单”,财务的目标是“控制防风险”,两者天生视角不同,缺乏共同目标。
您的对策:
设定联合KPI: 不要只给业务下达“销售额”指标,给财务下达“成本控制”指标。要设置需要双方协作才能完成的指标,例如:
回款率/应收账款周转天数: 业务不仅要签单,还要负责把钱收回来。
毛利率/项目利润率: 业务签单时就要有成本意识和利润概念,财务则需要提供及时的数据支持。
现金流预测准确率: 双方需要共同预测未来一段时间的现金流入流出。
定期召开“业财协同会”: 每月由您或核心高管牵头,让业务和财务负责人一起复盘。不仅看业绩完成情况,更要共同分析哪个项目赚钱、哪个客户欠款多、哪项费用超支,让数据成为共同的语言。
解决方案二:优化流程,而不是设置障碍
核心问题: 报销难、审批慢、流程复杂,业务觉得财务在“故意刁难”。
您的对策:
流程再造: 让财务和业务骨干坐在一起,把从签合同到报销、从请款到付款的全流程画出来。一起审视哪些环节可以简化、合并或线上化。
授权前移,规则清晰: 制定清晰、透明的财务规则和授权体系。让业务人员清楚地知道:
不同金额的费用,审批流程是什么?
什么样的客户信用条件下可以签单?
招待费、差旅费的标准是什么?
财务的角色从“警察”变为“导游”,提前告知规则,而不是事后处罚。
拥抱技术: 使用好的ERP(企业资源计划)和OA(办公自动化)系统,让流程线上跑,审批透明化,数据自动生成。减少因信息不透明和等待造成的内耗。
解决方案三:促进沟通,让财务走到业务前端
核心问题: 财务躲在后台算账,业务在前线冲杀,互相不了解对方的工作场景和压力。
您的对策:
财务BP(业务伙伴)模式: 指派财务人员嵌入到重要的业务部门或项目组中。这位财务人员不仅要懂财务,更要懂业务、懂市场。他的任务是:
参与业务会议,提前从财务角度给出风险提示和盈利建议。
帮助业务部门做预算、做分析、算清账。
成为业务和财务部门之间沟通的“翻译官”和桥梁。
组织换位体验: 让财务同事偶尔跟业务一起去见见客户、跑跑市场,感受一下签单的不易。也让业务同事到财务部待半天,看看报销、对账、报税工作的繁琐。增进理解,减少误解。
解决方案四:数据驱动,用事实代替感觉吵架
核心问题: 吵架常常源于“我觉得”、“他认为”,缺乏客观数据的支撑。
您的对策:
建立统一的数据看板(Dashboard): 利用BI(商业智能)工具,为公司核心管理层建立一个实时数据看板。关键数据如销售额、毛利率、现金流、重点项目损益等对业务和财务同时公开。
基于数据决策: 当业务想要投入一个新市场或推出一个新政策时,要求他们和财务一起提供数据分析和可行性报告。老板的决策基于数据,而不是基于业务的感觉或财务的保守。
解决方案五:老板以身作则,塑造“追求有利润的收入”的文化
核心问题: 公司文化是老板文化的延伸。如果老板只问“这个月签了多少单”,而不问“赚了多少钱”,那团队自然会重规模、轻利润。
您的对策:
宣导核心价值观: 在内部不断强调:“我们追求的是有利润的收入、有现金流的利润”。让每一个员工,尤其是业务骨干,都具备基本的财务素养。
奖惩分明: 奖励那些既拿下订单又为公司赚到钱、收回款的业务英雄。同样,也要奖励那些能深入业务、通过财务分析为公司发现利润增长点或规避重大风险的财务专家。
亲自推动: 老板要亲自关心和推动业财融合的项目,表现出解决这个问题的决心。在会议上,当两方又开始争执时,引导他们用解决方案一和四(共同目标和数据)来讨论问题。
总结给广州老板们的核心提示:
广州市场瞬息万变,商机稍纵即逝。不能再让内部的“部门墙”拖慢了您企业奔跑的速度。
老板的角色,就是打破高墙的设计师。 通过统一目标、优化流程、促进沟通、数据驱动和文化塑造,让财务成为业务的“护航员”,让业务成为财务的“情报员”,最终让您的企业这艘大船,既能乘风破浪,又能行稳致远。
立即行动,从组织一次三方的“业财协同会”开始吧!